2016年9月8日 星期四

用說話給別人聽練習思考

Derived from Feynman technique


Day1(9/8) 21'40 說給別人聽的這個過程可以多一點情境,在練習的時候數度出現思慮飄走的時候,試著用刻意、專注當下的方法來refocus.
coggle

Day2(9/9) 12'27 link 這篇的結構蠻好理解的。要再focus在解釋給別人這件事上。

Day3(9/24) 29'46 link 理解慢。

2016年8月11日 星期四

是為了什麼而開始的?

思考的project進行了一個多月了,卻發現我好像沒有走在自己原先規畫的路上,我原先的目標是因為自己在上課時吸收的效率不好,所以才打算做一個100天的project來改進自己的對於吸收的能力,假如一個人的自學能力很好的話,那對於他來說的話,在正式課堂上的吸收應當也不至於太差,而這一部份也就是我想改進的地方,於是我去上了清大的物理開放式課程,我選了一個自己沒有接觸過的領域,相對論。我最初的計劃是在播影片的時候,就一路播到底,不要讓自己有暫停的機會,但後來我發現這有點難,畢竟這是我新接觸的領域,但這不就是上課大部份的模式,老師用他的速度來進行,而學生在台下奮力理解。

到了後來的時候,我進行相對論的方式就變成我用停停走走的方式來進行,雖然比較好懂老師在講什麼,但似乎沒有解決到我的問題。

甚至到了後來的時候,我把相對論結束了,於是我就把這個project的時間拿來算數學,這不就又回到高中的刷題程序嗎?不過,值得一提的是,也因為這個機會,我有機會來針對我的解題來分析問題的徵結,也不能說是毫無長進。

時間真的是一把刀,它把人原本的想法切碎,而人天生好像就不習慣檢討,因此導致遺忘了先前對自己的期許。Jason說過"We remember and forget."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實用也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每天、每週、每月、每年檢視自己,可以用schedule來反省也可以用日記來反省,方法很多,但決心只有一個,想要做的話就真的得將這件事情放在心裡,永不遺忘。;)


2016年6月19日 星期日

對於上課的改進

高中三年,在物理老師上的課裡,因為老師上課方式是用投影片,比起紙本來說,我認為能夠做到更多反芻的機會相對來的少。嗯,最初我是這樣以為的。我的物理老師上課很生動,他會把很多生活中運用到的物理拿出來的講,有一次他講到音響會用一種"假電阻"來幫助輸出聲音,我發覺我頭腦的轉速沒有辨法跟上老師講解的速度,而這只不過是好幾次"沒辨法跟上"的其中一例而已。

這樣的問題並沒有在我的高中生活中得到解決,我能做的只不過是在每一次上課中儘量跟上老師的速度而已。

最近我在上清大的開放式課程,其中物理講相對論的時候,提到了在不同參考座標下,在電磁學中會遇到對電流的產生有不同的解釋(一個是以磁場推動,一個是以電場推動),明明就一二個月前上過的東西,卻在學到這裡的時候卡住了。這顯然是我在當初吸收知識的時候沒有作好組織,離題了,這篇主要的重點放在課堂吸收的問題。

在課堂中,我主要的吸收方式就是老師說什麼,我就聽到哪裡,心中並沒有一個"組織架構",最常見的就是"聽了、好像懂了、結束",例如講干涉時,聽完理解完,覺得非常有道理,聽完後遇到參考書裡的問題,依然需要磨蹭許久才能順利解開。我並不認為這跟聰不聰明有關係,在大多數人之中,比較相關的還是長久以來的思考模式、看事情的角度,造就了思考的習慣,If it works, don't fix it. 就這樣強者恆強。

而有時,是完全跟不上的,像是當老師在講必歐沙伐定理時,就跟不太上,要一再的倒回去嘗試理解,才能真的弄懂。奇怪的是,大多數的時候,我自己私底下看都能理解,但在老師解釋的當下,都沒有辨法將點跟點之間連接起來。這是因為我的理解能力有問題嗎?我想不儘然,真要說的話是"從這個觀念過渡到下一個觀念的推進度不快"

順帶一提,我自己在解題時也常有這個問題,在從已知到未知解的這個推進過程不過俐落優雅,即使已提醒了自己要多注意一點未知,但在這整個解題脈胳中仍無法保持全觀。

以下是我對我自己在清大開放式課程中,希望自己能做到的事的quick note:


  • 把注意力儘量放在連結觀念上,而且要在大腦中進行互動,例如猜測、推理、總結。
  • 告訴自己要迅速地推進(這絕對需要練習)
  • 心智圖
  • 有效率的筆記法,能將自己不懂的東西快速記下,減少影響理解的過程


100 days of thinking

外國有很多100 days of xxx,最近覺得自己有必要來針對自己的思考改進,所以希望我可每天都至少思考一小時以上,應該會偏向思考數理類,社會思辨那一類就等等吧! ;)

以下,會儘量每天update:

Day 1(6/19):
今天是因為相對論的緣故,所以思考了在不同座標下的功能定理是否成立,結果發現其中竟隱含了動量守恆。 檢討:思考時候容易失焦,也沒有辨法用活潑的方式理解題意。另外在腦海中的話語無法在當下就被自己理解並作出聯結,明天改進:推進力與當下理解。

Day 2(6/20):
今天去台北辨事,在捷運上有練習2位數乘2位數的練習,想說可以訓練一下推進力,可惜今天的思考時間並沒有達到一個小時,明天改進:把握時間儘量讓自己達標,永遠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機會和時間去做自己想做的事。

Day 3(6/21):
今天做了相對論的題,被proper time,proper length搞到頭昏了,感想:尋找下一步有助於推進。

Day 4(6/22):
今天卡住了,仍然和proper time,proper length奮戰。

Day 5(6/23):今天最大的認知是:自己迷失了。忘了自己要專注在改進思考上,而不是單純把這100days做完而已,需要做到更深層的檢視和反省。
今天算了muon的題,卡的迷失了自己。

Day 6(6/24):簡單的計算居然也算錯,應該要更小心、更投入在每一個過程才是。值得紀念的是今天有用Feynman Technique重新釐清了什麼proper time和proper length。然後在相對論裡的答對率真的是令人堪憂啊。 XD

Day 7(6/25):終於把相對論的一個section完成了。

Day 8(6/26):今天請問線上的助教,但在詢問的時候並沒有在全盤的理解後,把自己的疑問扎實的提出來。總覺得自己的推進有點弱。

Day 9(6/27):以太的實驗。在推論相對速度的時候好像沒有辨法把每一個點處理好,然後再串成線,所有的觀點都糊在一起,還要再加油了!

Day 10(6/28):溫習了一遍高中的干涉,發現我學東西忘得很快,可能當初吸收的不夠有條理。今天多作了數學題,推進力依然堪憂,加油!

Day 11(6/30):勞倫斯轉換。

Day 12(7/1):從新用紙推導了一次勞倫斯轉換,有比較了解,在位置的轉換式中推起來比較順暢,但時間的轉換式就比較卡,發現才處理代數的時候推進的不快,而且常忘記自己找的是什麼。

Day 13(7/3):在推時間的轉換,很卡,超卡,也沒有結果。

Day 14(7/4):在推勞倫茲轉換時處理代數這種trivial的計算時沒有辨法作到用一種"有條理的試探"來栛助思考。在專注力上也沒有很全然地投入將問題快速的處理好。

Day 15(7/5):用勞倫茲轉換來驗證時間膨脹,注意力和所思所想要同步。

Day 16(7/6):嘗試用了不一般化的方式來推導了"用勞倫茲轉換式來證明長度收縮"

Day 17(7/7):想通了因果順序是否能顛倒

Day 18(7/8):今天在思考時,有人在旁邊干擾,思考的很瑣碎

Day 19(7/9):速度的疊加,有稍微覺得思考的推進有在成形,開薰!

Day 20(7/10):速度疊加的exercise

Day 21(7/11):發現當初理解勞倫茲轉換時有沒有全盤理解的地方,又花了時間推導長度收縮的理論

Day 22 23(7/12 7/13):有做,但忘了登記,因為忙著看小說。

Day 24(7/14):有時候會覺得自己鑽牛角尖,在學到新東西的時候會用之前學到的舊東西來推理一次,但今天的時候在學習相對論中的都普勤效應時,腦袋中彷彿被很多心中的不確定感包圍,猶豫著在A情況中可以運用的概念在B情況中是否能運用,另外在處理腳下的問題時,並沒有把注意力放在刀口上,推進的也很躊躇,要重新審視一下自己了。

Day 25(7/24):今天思考得不錯,重溫了一下都普勤效應,解決了一題exercise,明天也要加油

Day 26(7/25):讀到質能互換公式,發現之前高中學的動量、衝量、質心的關聯被我遺忘了。還有今天對自己思考的覺知有點差。

Day 27(7/26)~Day 29(7/28):Finished

Day 30(7/29):今天發現光原來沒有質量。

Day 31(7/30):雙生子悖論

Day 32(7/31):相對論finished

Day 32(8/1):相對論結束,一時發現沒有事可做,於是就算了數學。

Day 33(8/3):解數學題六題。

Day 34(8/4):解一題卡了很久,花了快一小時。對於數列求和並不快速。

Day 35(8/5):數學2題

Day 36(8/10):數學3題

Day 37(8/11):數學3題

Day 38~Day 41(8/12~8/15):這幾天都在算數學,但都沒更新,有點懶。

Day 42(8/16):在解釋給別人聽的這方面上做的不好,覺得加入想像是不錯的做法,可以想像自己在台上教人。

Day 43(8/17):數學2題

Day 44(8/18):數學2題,解一題解很久,但解出來了。

Day 45(8/19):數學4題

Day 46(8/20):數學2題

Day 47(8/21):數學3題

Day 48(11/1):時間過得好快,有些沒有被解決的問題果然還是在,現在要再重啟我的計畫了。我覺得我的閱讀速度不快,感覺在看過這些字的同時資訊並沒有進到我的腦中。發覺先意識到自己的大腦後,就可以把雜訊關掉,然後思考就可以變快。

2016年5月18日 星期三

指考準備(cheat-sheet for myself)

最近考了最後一次模擬考,我很多地方都沒有準備得很扎實,其實高中生活裡常常都會覺得,自己好像有準備考試,但真正考試的時候,分數都拉不上來,而且遇到難題時,常常是努力湊一個答案,心中對自己決定出解也沒有一種踏實感。而考完後對自己錯的地方也沒有確實的檢討,連下次再遇到同樣的問題有多大的機會解出也沒有多大的把握。之前看到了一篇ptt有關指考的心得文,裡面有提到:假如在準備指考的日子裡,自己都沒有盡力去改變自己的生活模式,憑什麼自己現在的處境會有所改善。

我每次都認為自己的數理能力可以做到考試卷上的題目,但是每次在寫考卷的時候,都沒辦法在有限的時間裡將題問優雅的解出來,然後在考試完的時候便會檢討一個可行的辦法以提升自己的能力,但好像只要過了幾天以後,就忘了要去進行這些自己已經想出來的可行辦法,以下是我為自己列出來的改進方案:

2013年2月13日 星期三

艾賓浩斯遇見倒數日

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是艾賓浩斯遺忘曲線與倒數日的結合,這方法當然是我自創的,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實踐,感覺這種方法挺實用的。因為我的手機是android的,所以請iOS的朋友自行檢查一下有沒有缺失的軟體。
所需軟體:
1.浩斯記憶時間表生成程序(此網頁著作權不屬於我)(點擊下載)
2.倒數日
3.HTMLViewer(iOS的朋友要查看有沒有喔)

首先先簡單介紹一下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是什麼?
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是從實驗結果得到了一些遺忘規律:如果沒有複習,學習後一個鐘頭,已學會的內容就有56%記不起來;一天之後,66%已經遺忘;一個月之後更有將近80%不見了。這就是著名的「遺忘曲線」。

學習後的時間
記憶保留百分比
遺忘百分比
20分鐘後
58%
42%
1小時後
44%
56%
9小時後
36%
64%
1天後
34%
66%
2天後
28%
72%
6天後
25%
75%
31天後
21%
79%